黄浩勇安静地站在车间角落里,望着德国工程师们按部就班地装配着汽车零部件。
他们的操作平台非常简洁,外形如同一个透明的玻璃窗,各种机械装置随着程式的设定自动运转,工程师在机器转动的间歇迅捷而又稳定地装配部件,工作流程节奏井然,人机交互生动而又科学。
这位宁波均胜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均胜电子)工业机器人项目中方负责人,手指着旁边的一个洗涤泵自动工作平台说:“这是我们中方技术人员参照德国模式开发的自动生产流水线,可以将原来11个人的劳动力缩减为1个人。但这条流水线在德方工程师眼里只是中等水平,可以想象我们的差距有多大。”
洗涤泵生产线占地面积只有10来个平方米。它的大部分装置是一个环形的流水式窄台,圆环的一端连接着一个玻璃柜台般的机械设备。
这个在中方技术团队看来已经足够胜任“机器换人”任务的自动化生产设备,依旧与德方产品存在巨大差距。这让黄浩勇和他的伙伴们意识到,要在工业机器人领域进入尖端水平,任重而道远。
6月18日晚,均胜电子发布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德国普瑞拟以1430万欧元购买瑞士Feintool公司持有的IMA公司100%股权和相关知识产权。I M A公司是一个专注于工业机器人研发、制造与集成的德国企业,成立于1975年,2013年的销售额3398万欧元,它的客户涵盖了诸多知名汽车电子制造 商,如BOS CH、Roc h e,也有消费品领域的巨头宝洁等。
“均胜电子的战略框架中明确显示,以德国普瑞的创新自动化生产线为基础,发展工业机器人项目,在细分领域做到技术和市场双领先,这次收购是实施这个战略发展的关键步骤,预计我们收购后新成立的公司年销售额将接近1亿欧元。”均胜集团董事长王剑锋表示。
8月21日,均胜电子再发公告称,公司投资1.5亿元,在宁波注册设立全资子公司宁波均胜普瑞工业自动化及机器人有限公司。这是继今年6月并购德国工业机器人专业供应商IMA公司后,均胜电子在工业机器人发展战略层面再迈出重要一步。
机器换人体现工业研发水准
曾留学英国的均胜电子销售工程师凌争辉手拿一个巴掌大的电池模块说:“你看着很小一个盒子,里面装着电子零部件,没有螺丝加固,只是用塑料壳扣着;但是单凭人力完全打不开,若用工具撬开它,它就坏了。”
这个盒子是均胜普瑞汽车电子生产的核心产品——电池管理系统的控制配件。它的生产流程中没有出现一个工人的身影,只能看到机械手臂不断地抬起放下,工作台不断地旋转,整个流程自动运行引来阵阵惊叹。
“自动化生产系统构件赋予设备极大的扩展性。它让装配工作实现了很大程度的模块化,同时还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并确保极高的可用性、易维护性及可再利用性。”黄浩勇认为机器换人其实就是构建自动化生产线。
均胜收购工业机器人研发公司,其核心竞争力在于为客户提供扩展性良好的装配及自动化系统。
“将生产的‘非标准化’转化为可控的‘标准模块化系统’,这样可以为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环境管理以及结构化流程制定解决方案。”黄浩勇说。
目前,浙江省为实现经济转型,大力推动“四换三名”工程,其中一个方向就是“机器换人”。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最新全球机器人统计数据,2013年中国企业共买入36560台工业机器人,占全球销售量的五分之一。预计中国机器人市场未来10-20年年均增长率为20%-30%。到2020年,机器人市场容量预测值为1234亿元,预计将占总的工业自动化改造费用的70%。
目前,均胜电子已成型的自动化生产系统包括:机器人行业运用(切割、焊接、装配等)、机器人智能识别(智能包装、智能装配)、测量及测试技术、工业控制技术、质量追溯技术、工业相机C C D识别等。“未来我们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将德国公司的技术研发优势普及到中方研究团队中来,使两者在技术研发观念以及工作方式上能融合在一起,从而更好地根据客户需要,提供可定制的制造、装配和测试生产线,让公司成为该领域的全球核心供应商和在中国市场具有领导地位的上市公司。”黄浩勇说。
中德技术差距巨大
7月25日,在浙江省全省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现场会上,浙江省副省长毛光烈在均胜电子的展台前停留了很久,他仔细倾听了均胜电子技术人员关于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介绍,并对均胜电子海外收购项目大加赞赏。
目前,国内对于电池管理系统的标准制定存在“德标”和“美标”之争。争论下的典型竞争产品就是特斯拉与宝马i系列电动汽车。均胜旗下的瑞普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就是宝马i系列电动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供应商。
“每一辆电动汽车都装载着几千个电池,让这些电池工作的就是电池管理系统,就好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块电池。”
电池成组后,寿命往往低于单个电池,是由于每块电池状态的差异性所导致的。电池管理系统,就是对电动车动力电池参数进行实时监测,预测出动力电池的荷电状态、可行驶里程和剩余电量,防止充电过量或充电不足对电池造成的损伤,增加电动车行驶安全性并延长其寿命。
黄浩勇认为存在“德标”与“美标”的争论,正是因为中国对汽车电子行业的基础研究太薄弱了。
“汽车行业存在三个档次,一种是产品代加工,很多中国的规模企业都在做这个。稍微好一点的是整车企业与加工企业共同设计产品,具备一定的研发能力。好的汽车电子企业是自主开发产品,给整车企业提供方案,具备这样能力的汽车配件公司在国内凤毛麟角。”均胜电子传媒部总监陈阳认为这就是中国汽车行业总是要受制于西门子、ABB等企业的原因。
汽车不是只有四个轮子加沙发那么简单,汽车电子行业的技术精密程度让陈阳叹为观止。“比如汽车中控台,现在已经能够实现声音控制,甚至只要手指悬空触摸,解决了诸多行驶中注意力集中问题,而生产这样的中控台,没有一定的自动化生产技术是无法做到的。”
黄浩勇认为中国汽车电子行业落后德国很多,主要体现在设计理念、电子技术运用和生产标准化,这三个方面的差距简直可以说是天壤之别。很多德国企业都是一个产品供应全球,比如均胜电子收购的德国普瑞,他们的电池管理系统直供宝马。
均胜并购三级跳
翻看均胜电子的成长历史,均胜集团董事长王剑锋也未曾想到企业会发展得如此之快:“2006年销售收入只有2000多万元,2013年销售收入超过了60亿元。”
2004年,均胜电子成立时只是贴牌加工汽车零部件的企业,他们的产品主要是后视镜、车内饰品等,并没有核心的自主技术。
2006年,公司在长春建立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对一汽就地供货。
2009年,均胜收购了中德合资企业上海华德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进一步完成了汽车零配件产品系的拓展和整合,成为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2011年,均胜并购老牌汽车电子零部件供应商德国普瑞,获得其74.9%的股权,并在2012年12月完成剩余股权交割手续,全资控股。同年12月,均胜借壳*ST得亨,成功上市。在海外并购和借壳上市完成之后,均胜集团在高管激励、管理分工、员工沟通、中德媒体沟通和客户沟通等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整合新入企业,降低并购的潜在风险和成本。
与此同时,均胜集团也开始收获海外并购带来的一系列效益,例如协同效应、财务效益、产业升级等。“我们很多的生产诀窍、技巧都是跟他们学的,尤其是自动化的生产线,还有工厂生产管理环境,至少都超前了3到5年。”王剑锋说。
近两年来,均胜电子持续保持20%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远超同业平均;公司的北美市场销售额大幅增加,增长率超过30%;公司还建立了德国、中国产品研发中心,实现产品全球同步化设计,由此带来远超计划的新产品项目,充分保障了未来的可持续增长。
“以均胜工装中心现有的团队为基础,以普瑞和IMA公司的技术支持为动力,均胜普瑞工业机器人开启‘双城模式’。”王剑锋说。